2024年11月2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综合研究院、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深化组团式发展,构建乡村共同体”为主题。浙江千村运营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马菀艺发表《组团式乡村的规划与设计》主题演讲。
浙江千村运营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马菀艺
问题何在? 用规划城市的方法来设计乡村 规划设计学科从设立之初、及学科培养与社会实践,基本服务于工业时代的城市设计,在长期服务于城市建设的思维惯性下,依然在延续工业时代的城市设计方法。 不理解乡村,难以把脉乡村的问题 乡村的组织机制、乡村的乡土乡情、乡村的内生动力、乡村的发展思路等,对于大部分规划设计师,将处理城市的惯性思维延续到乡村(组团),则无法真正理解,更难准确把脉乡村。 缺乏乡村发展要点的把握和资源储备 “规划-设计-建设-发展”四者是剥离的 我们发现乡土乡愁越建越淡,更是难以用规划设计来驱动乡村的发展。看到图中这扇窗,它犹如是我们设计师走向田园、走向田间、走向乡村的一个阻隔。 规划人要穿越这层薄薄的玻璃,找回初心、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打破固有思维,积累乡村资源,切实解决问题。 心态上 打破固有思维,积累乡村资源,切实解决问题。 思路上 告别工业主义时代以结构功能为主导的分析,立足生态文明时代,将人文产地景构建有机互融一体的分析。 方法上 用“生命体”观及运用“有机设计”方法。空间、产业、文化、风貌、人本、各村相互影响构成生命体。 以运营为导向的系统性规划设计 我们将规划策划、设计建设、乡村运营、组织机制和人才培育当做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构成。这里边我们往往忽略和没招的就是组织机制和人才培育。 我们是以共富为本。于乡村而言就是将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来激活村民的意愿。运营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从组团造血视角开展运营前置的顶层架构,确保“从设计到建设” 投资经费用在“刀刃上”。全周期设计,从文化软性实力到硬体空间建设围绕运营抓手,设计与建设服务于业态需求及品牌化发展。 乡村组团为谁共富? 以禹上稻香的永安村为例,各村联合、五乡人联手、城与乡联动。这里边其实关键要解决的就是八村的抱团。从这种一村的重点发展到四村展开共富的目标,再到这个八村的组团发展和共富联合体的全面落地,我们看到它是禹上稻香品牌统领组团化发展的成功实践。 乡村组团怎么共富呢?首先从机制上禹上稻香在总公司和各村公司之间,通过自下而上的业务支撑和自上而下的体系赋能来多维度的来形成一个生命体的系统。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运营前置的全周期方案。我们积极将浙江的经验推广到省际合作中,比如海南省乡村运营的第一个样板。大家在媒体上可能看到过“花花世界”和“花香漫道”的宣传,这些都是我们设计策划、规划一条线全生命周期维度的成果。从概念提出到运营思路,再到建设实现,都是全生命周期一条线贯穿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打造了“云美花花世界”品牌。这个项目分为十组团,一期是五个乡村组团,以“共富”为主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条线,这样一个芳香漫道岛呢?因为这里有300多家花农和几千亩的产业,主要以鲜切叶和园艺服务地产为主。现在地产行业低迷,很多企业家、花农和农民急需转型。于是我们提出了“芳香漫道”的概念,通过这个小切口带动花农产业迭代,让花卉产业走向高附加值。这条芳香漫道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一个经济橱窗。2024年9月份,省委书记也走在了我们设计的芳香漫道上,海南的新书记培训也是在我们设计的花乡驿站进行的。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运营权制的组团各村产业功能定位和景观的差异性。组团式首先要有差异性,一村一品。怎么做呢?就是围绕我们的主体目标,每个乡村都要有自己的形象和定位。图片上是我们落地运营团队,运营过程中,设计方案和现实样貌几乎一模一样。我们还组建了花卉行业协会,产业迭代带动的鸡蛋花节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嘉年华。 这是我们在福建省域合作的第一个案例。我想分享的是运营前置的全周期设计。我们乡村组团规划要有“四位一体”的方法。传统规划师在企业里会做定位、产业、空间,但不会考虑运营。而我们的“四位一体”是把定位、品牌、产业、运营和空间结构关系当做融合性的考虑。另外,从规划的角度,我要提出几个要点。一是要把运营前置,作为“四位一体”中的重要部分。围绕运营展开设计方法,从运营的角度盘家底,包括闲置资源资产、周边区域资源、文化民宿产业、景观生态等。在盘家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运营为切入点,对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行评价。 深入挖掘在地基因彰显独特性 第二个部分是“文化塑魂,品牌统领”。在这里,我想阐述一下蒋文龙老师提到的品牌引领概念,并从规划师的角度说明如何通过“统”的方法来实现品牌的引领。“统”要统合功能组团、风貌设计、产业策划、漫道体系、活动策划、各村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文化为魂,文化塑魂”这一部分。我常用基因学的分析方法来挖掘和提炼文化。就像一枚基因承载着所有信息一样,我们的资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需要挖掘文化,提炼基因,传承再造,文化塑魂。 以枫桥镇为例,在我们的团队在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探索了如何从法治治理走向城乡共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重于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将文化基因显化,并转化为具有经济性的品牌。这样,品牌就能统领资源板块,引领乡村发展。 围绕品牌,我们做产业、做传播,尤其是在设计方面,我们构建品牌感知的脉络,活化在地的历史文化,延伸与品牌的链接,促进城乡的融合。最后,对第二章节做个小结,用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由输血到造血,要通过品牌化的运营来实现组团的融合。 让规划设计成为链接“两山”的桥梁 台湾桃米村,将艺术文化做到极致,让乡村从废墟到知名创意原乡。这个案例成功培育了有机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因此吸引了全台湾岛最多的260种青蛙。无论是房子的色调还是产业品牌的运用,都达到了极致。设计的核心意义在于带动地方创生,服务于乡村运营。 在福建连城的县域经济背景下,我们的组团设计更加注重当地特色。由于几个村庄中有一个专门产紫薯,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了马卡龙色系,以体现这一特色。为了孵化乡创人才,我们设立了吃瓜群众的创客空间,并建立了校企共建的模型。此外,我们还打造了数不胜数的观光工厂,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IP形象。我们将“中国地瓜小镇”这一品牌IP化,通过可爱的小玩偶凝聚当地的山水人文和产业元素,进行更有效的传播。 在海南的各村,我们根据每个村庄的不同定位,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手法。例如,对于以治理为主题的样板村,我们更注重设计的平易近人,以营造和谐相处的氛围。 本文根据马菀艺在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