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综合研究院、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深化组团式发展,构建乡村共同体”为主题。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村全球合伙人工会主席丁文文发表《“千万工程”之余村组团式发展实践》主题演讲。
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村全球合伙人工会主席丁文文
余村是湖州市安吉县的一个小乡村,整体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居住着1000多位原乡人,山水林田约6000余亩。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在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孜孜不倦地遵循“两山”理念,践行绿色发展道路,从原来“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的旧貌换成“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的新颜。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了余村对我们整体的绿色发展之路给予了认可,也鼓励我们要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追击。2021年,UNWTO授予余村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从那一刻开始,余村开始要面向世界展现我们中国的美丽乡村。我们一直在思考余村怎样从美丽乡村进阶到为“千万工程”、为未来城乡融合做出更多的先行探索的实践。所以在2022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发起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锚定了“青年与乡村”这个主题,开始组团式的一系列的发展。
余村不是仅仅是自己在发展。2020年的时候,政府就开始在谋划我们应该从小余村,扩展到周边的村,甚至带动全国更多的乡村发展。所以首先我们是从小余村扩展到周边的3个乡镇,带动了24个村,叫大余村,共同去做整体的发展,我们立足的是“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这9个字去践行我们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整体的规划中,我们也委托了浙江省发规院城镇所跟我们共同来谋划整个大余村的产业战略规划,我们叫“4321”。锚定了原乡人、新乡人、旅乡人、云乡人四类人群,立足我们的“新农业”“新文旅”“新经济”三大产业。我们的农业要做的是跨界性农业;我们的文旅要从观光式变成体验式的文旅;我们的经济要从原来传统的变成青年的新经济。我们立足这三个层面,落实到“青年大社区+大余村大景区”两大载体,共同去做我们未来共同富裕的大的目标。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搭建了一个318梯度式的创业创新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青年创业者的需求。无论是个人创业还是总部经济等等,都能在此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近年来,乡村文旅领域生长了很多网红业态。这些业态的背后,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政府快速的把原来的一些闲置的乡村空间在我们这些青年创业者进来之后,快速的盘活升级,然后生长出这么多新业态。举例来说,余村邮局现在是我们余村的一个文创空间,但原先就是一个厕所空间。还有像乡音小馆是我们村里的小酒馆,现在是网红打卡点,它原来是一个垃圾房和仓库等等。这20多个现在在余村生长的业态,就是我们的合伙人进来之后,通过前店后厂的模式,不仅让乡村有了更多丰富的业态,让青年人可以在乡村有消费的空间、有交流的空间,同时在背后又给乡村源源不断的输送一些活力,带动了更多空间的创新。
我们在2023年和政府一起盘活了一个闲置的酒店。由于前几年疫情的影响导致酒店经营非常困难,恰在其时我们的合伙人入驻乡村。当时余村的空间非常的有限,已经对青年入乡发展构成了一些限制。我们就在2023年大年初一开工,仅仅用时83天把酒店改造完成。将其转变为全国首个乡村青年人才社区——“青来集”。
整个园区占地80亩,一共有26栋建筑。位于中央的三角形区域是一期工程,主要入驻的是平台性的一些类总部经济公司、一些创新型公司以及数字游民等等的一些内容。园区并非单一的办公空间,而是一个综合性园区,还设有产业交流空间、数字游民空间、共创社交空间、新老共富空间等。还配套了人才公寓,并为不同垂直产业搭建了平台。
这块区域还设有我们青年人一起头脑风暴的大自然工位,充分利用了乡村的自然禀赋,让青年们能够在大自然中进行创意创新。这也是基于原来我们“千万工程”比较好的基础设施,使得大家可以在大自然中去办公、去交流。此外,我们还有一系列跟政府一起为人才和企业提供的一些系统性服务,涵盖了他们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我们总结出了一种青年渐进式入乡的模式。首先是长期驻留的合伙人计划,我们要寻找的0到1最难的是要寻找一批“孙悟空”,与我们共同来做创新的事情,大家的价值观要一致,对乡村的价值是非常认同和看重的。从我开始,从001号开始,我们通过人才招商、创新招商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个人才网络。同时,我们的合作不仅局限于余村,而是采取了组团式的发展模式。目前,我们的合伙人已经输送到周边村庄、安吉县以及湖州市以外的地方。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到城市社区,并加强与更多高校的连接。
数字游民这一概念,我相信大家已有所耳闻,是生长于安吉。我们搭建了目前全国最大的数字游民基地。数字游民的存在,不仅为乡村集聚了一批互联网的人才,还为数字游民到数字村民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也有村民变成合伙人的案例,所以我觉得不同的渐进式入乡都会有更多的未来可能性。
青年共创行动是我们在推进合伙人计划时,针对那些有意参与但尚未达到合伙人门槛的青年而设立的一个子品牌。通过这一行动,让更多高校的大学生可以参与进来,为乡村做一点点事情,实现他们的一些理想。
今年我们还发起了余村云村民计划,这源于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产生了兴趣。我们通过云上小程序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乡村。通过云认养、云游的方式,产生更多的链接。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的社群,我们的“余村夜话”,就是看重每一位青年的想法,不是说谁说了算,我们是共创的。我们还有全球青年发展学院,为全球输送更多的乡村振兴人才,想为自己家乡做点事情的青年输送我们的余村经验。
我们有原乡人计划,去考虑到原乡人新老融合,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共富市集、共富窗口等等动作,让我们真正的成为余村的一家人。
关于余村,青年进来之后,余村的品牌不仅仅只有“余村”两个字,它生长出了更多的内容和IP,它连接了合伙人等更多的资源,大家形成了新媒体上的网络伙伴。所以我们统计余村现在小红书的曝光量,青年人喜欢的一些新渠道的曝光量,累计都已经破亿了,让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到余村。包括我们的小乡村也有国际范,我们的CHINA DAILY,我们的纽约时代广场等等已经在国际上开始亮相和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