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组团式发展是乡村共同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浙江各地组团化发展已经蔚然成风。在乡村功能迭代升级的今天,乡村发展亟需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追求共同富裕。组团式发展的核心本质、具体方式、运营模式,组团市场化运营主体的组建方法、组团式发展与品牌化经营之间的关联等一系列问题亟需深入探讨。
11月2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综合研究院、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深化组团式发展,构建乡村共同体”为主题。
领导致辞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振伟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振伟在致辞中指出乡村组团式发展将一个区域内的乡村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历史价值,聚合分散的资源,发挥先富村的辐射作用,在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共同品牌的基础上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共赢共富,这在生产产业的组织方式上面是一个创新,很可能就成为将来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组团式发展要处理好运营主体与基层组织的基层治理、乡村传统与农民的关系,各级党组织是主导基层治理的主体,政府承担政策落实、协调管理服务的职责。乡村组团式发展的实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生事物,需要包容对待、共同浇灌才能枝繁叶茂。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夏文莉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夏文莉介绍了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受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委托,组织了多个专业团队对滨江南部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成为了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深度融入“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的艺术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乡土为学院的理念,让艺术教育在新时代发展成为一种联通社会、深入乡土的”有为之学。夏院长指出本届论坛主题进一步聚焦“深化组团发展 构建乡村共同体”,期待与会嘉宾的探讨能够以新思想、新路径、新方向激发乡村振兴的新价值,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未来!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区长郑迪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区长郑迪指出杭州高新区滨江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一座产城融合支柱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科技的新城,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杭州特点、高新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基本形成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数字经济的全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江南水乡的特有环境禀赋,持续推动高新特质与乡土气息的交融共生。高站位谋划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保留了柴家坞、陈家村的传统村落的自然风貌,高标准打造了农居SOHO,积极引入了文创加科创产业集群,探索出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白马湖模式。最后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顾益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创教席主持人向勇,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处长张灿强,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合作处处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益,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卢涛,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胡惠君,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秘书长冯雷,杭州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军,浙江大学教授、博导严力蛟,高新区(滨江)发改局二级调研员张祖兴,拱墅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睦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饶文玖,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汤海孺,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大校友总会乡村振兴分会副会长鲍力,高新区(滨江)管委会/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胡晓辉出席了本次论坛和新书发布会。
本次论坛分为上午、下午两个单元,上午论坛以“组团式发展构建乡村共同体”为议题全方位研讨组团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价值,基于基层制度创新上的理论探索,指引乡村发展新方向。在下午的议程中与会嘉宾立足实际围绕“乡村共同体探索组团式发展”展开交流互鉴,多层次、多角度剖析组团式发展的实现路径,积极推动乡村组团向品牌化、实体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主旨演讲
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超级农民”顾益康指出要把促进美丽乡村向未来乡村和富丽乡村迭代升级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新方向,把工作重心从建设乡村转向经营乡村。在农村经济中树立新质生产力的新理念新思维,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建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关系,实现乡村功能再拓展、乡村形象再塑造、乡村资源再开发、乡村产业再培育、乡村优势再创造。顾老师的演讲带领所有听众遨游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当中,他深入浅出的剖析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路径,给予了乡村振兴的基层团队、特别是乡村的运营者重要的启迪,为乡村共同体、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现探索出重要的思想。
浙江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中国乡村CEO校长”蒋文龙认为组团发展是乡村经营的必然产物,需要通过“六脉神剑”解决组团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需要一个品牌引领的综合性规划;组建一个利益紧密联结的市场化经营主体;打造一个共同的精神文化信仰;基于一个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搭建一个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构建一个共同富裕的机制。蒋老师对“六脉神剑”的清晰解读,在区域共同品牌领域开创性研究和乡村运营方面的倡导推动,为乡村运营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与工具,引领了乡村运营的方法论和路线图。
浙江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席主持人”向勇指出艺术乡建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共生的思维方式,他通过整体主义的乡村视野、长期主义的乡村营造、多元主义的价值共享三个视角,秉承链接、赋能、共生三个关键词,为我们剖析了组团式艺术乡建的多元主体、共生机制和运营模式。向勇院长是产学研综合的集大成者,作为著名的学者,是艺术乡建的引领者。他指出艺术乡建、组团式发展和整村运营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共生型的艺术乡建的模式。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新零售教授”胡惠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县小吃为例,通过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品牌运营将小吃产业发展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标准化,持续转型升级、迭代发展。乡村的整村运营亟需构建数字一体化,新质生产力正是数字化思维所引领的手段与工具之体现,通过数字化管理赋能实现三产融合。胡教授为沙县小吃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使其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年轻人青睐的饮食方式。带动了沙县原产地、餐饮人、顾客群体的革命性的变革,从而真正的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胡惠君
新书发布会
在上午的论坛中,由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朱跃武主持发布了三本关于组团式发展的新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三农问题的深入洞察、对于乡村发展的深切热爱、对于乡土文化的深厚情感,展现了他们前瞻的视野、深刻的思考和新锐的观点,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
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朱跃武
《地方创生的浙江道路》作者余伟忠、俞宸亭通过精准定位,精心策划,围绕着浙江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涌现的“两山理论”,山海协作、千万工程、飞地经济、数字经济、艺术乡建、集体经济、区域品牌、乡村运营等24个生动的案例。通过撰写长篇通讯和评论文章的形式,从不同维度来剖析地方创生的发生过程、创新模式和构建意义,旨在提炼出一套既能体现浙江创新精神又具备广泛适用价值的地方创新“方程式”。
作者余伟忠、俞宸亭和“乡村CEO 强村火车头”案例代表杭州余杭区永安村党总支书记张水宝,“和睦方式”案例代表杭州拱墅区和睦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饶文玖,“泰顺最美”案例代表温州泰顺浙江康鸿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秋,“东方雅莹”案例代表嘉兴雅莹集团总裁办主任兼宣传部长邱林根,“石门古镇”案例代表嘉兴桐乡市石门镇副镇长蔡月飞,“科创新昌”案例代表新昌县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弘,“创客新光”案例代表金华浦江县廿九间里创始人陈青松,“横店筑梦”案例代表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原主席助理李坚强,“黄岩橘灯”案例代表台州黄岩区宁溪镇副镇长陈静,“古堰画乡”案例代表丽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雷建华上台共同发布新书。
第三本新书《新时代乡村共同体——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从多元主体的参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文化的认同与传承、生态宜居共享四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乡村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乡村居民为主体,以共同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利益为纽带,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地缘关系,还包括基于共同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总而言之,新时代乡村共同体建设,能够整合乡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乡村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在发布环节作者鲍力、王国灿、余伟忠和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映季品牌创始人孙国柱、山一社区党委书记来庆峰上台共同发布新书。
主题演讲
“乡村共同体探索组团式发展”主题演讲由六位乡村振兴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共同分享: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村全球合伙人工会主席丁文文《“千万工程”之余村组团式发展实践》,天尚设计集团董事长、浙江大学校友会乡村振兴分会副会长鲍力《组团发展中的运营主体组建和利益机制构建》,浙江千村运营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马菀艺《组团式乡村的规划与设计》,浙江芒种乡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庆超《寻找灵魂:组团品牌打造中的定位》,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朱振昱《组团发展中数字化运营平台的构建》,杭州向村乡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湖州市水漾窑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彬彬《人才聚群,青年乡村运营的可持续路径》。
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村全球合伙人工会主席丁文文
浙江千村运营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马菀艺
浙江芒种乡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庆超
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朱振昱
杭州向村乡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湖州市水漾窑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彬彬
天尚设计集团董事长、浙江大学校友会乡村振兴分会副会长鲍力在演讲中指出千万工程从建设向经营、从投入到效益、从单村到组团式发展的三大转变,并从浦江县茜溪悠谷统一目标、统一谋划、盘活资产、理清机制成为乡村共同体萌芽地,青田县方山乡聚焦“农遗+”打造价值转化产业链这两个案例,深度剖析了如何组建运营主体、如何构建利益机制。乡村共同体以连线连片式组团确保资源最大化整合利用,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集聚全社会智慧和资本力量,引入跨界人才进入乡村,探索实践良性共生的乡村共同体模式,构建既有地域特征又有现代产业,传承自然与文化之美的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样貌。
天尚设计集团董事长、浙江大学校友会乡村振兴分会副会长鲍力
圆桌论坛
第一场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到了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东驿达村文化特派员金晓依、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文化特派员董莳、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箬岙村乡村特派员任天,他们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奔赴基层派驻点,以艺术点亮乡村、以美育润泽乡土,把艺术研究的论文写在广袤中国大地上。圆桌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伟忠与三位特派员展开深入对话。三位老师谈论了自己的乡村实践,通过挖掘提炼地域优秀文化融于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文旅融合路径、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聚焦文化赋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第二场圆桌论坛环节由余杭小古城村组团代表杭州古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唐文铭、海宁花漾村组团代表乡村职业经理人郎震、萧山谢径安组团代表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科、象山蟹钳港组团代表新时代和美乡村研究院乡村运营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宁与圆桌主持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朱跃武进行交流,介绍了小古城村组团乡村治理和乡村休闲经济齐头并进,花漾村组团依托平原水乡特色实现共富实践,谢径安组团由头部企业引领的都市型近郊乡村的创新路径,蟹钳港组团展现海湾型、海岛型乡村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潜力。浙江组团发展山村,平原,海岛的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模式的组团式发展,为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与思考。
此次第二届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理念新颖、内涵丰富,是一场观点碰撞、思想激荡的精彩论坛,让乡村组团式发展品牌经营、主体组建、平台搭建、机制构建的方法论更加明晰,为乡村集体组织组团化发展、乡村经济运营品牌化经营、乡村产业业态绿色化升级、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赋能、乡村人才队伍雁阵化培育开辟新前景,从而为白马湖模式的再出发创造了新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的实现。在领导嘉宾的指导支持和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第二届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