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顾益康
(一)学习领会习近平新质生产力理论,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他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第二天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汇报时又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率先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重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现代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坚定走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支撑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基础。也为中国农村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二)树立农业农村经济也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理念新思维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以科技创新、改革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也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物质技术、绿色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广泛应用,培育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首先是要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广泛应用,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向着智慧农业方向发展,尤其是在设施种植、设施养殖中大力应用。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其次,要应用高新技术推进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和农产品深度加工,把农产品转化为高端食品、保健品、医药品、化妆品。第三,推动农旅文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农村经济中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推动城市先进生产力上山入乡,把美丽乡村作为市民休闲观光、养生养老、研学游学的生态乐园来打造,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把为市民服务的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服务业培育为农村的一大新兴产业,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的新路子。
(三) 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两有”创业就业新体系。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开化金星村考察时提出的“要保护好钱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要做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嘱托。十九年来,钱江源头的开化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山区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两有”创业就业新机遇新路子。今天,我们要通过培育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建立更高水平、更高效益的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两有”创业就业新体系,为山区共同富裕探索一条新路子。
要抓住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机遇,顺应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兴起的新时机,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我们浙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进一步擦亮“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等金名片,集成创新形成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两创”为原动力,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农村新兴产业的“两新”战略为路径,不断开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之路,探索出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两有”的高水平创业就业新体制,为浙江率先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1、以高效生态农业为未来农业方向,加快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新世纪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从浙江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出发,创造性提出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走出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高效生态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我们应该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目标,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高值的新路子,让农业成为高效生态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2、按照农业高质高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推进科技兴农,应用数字化,信息化,生物化,绿色化技术,促进农业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多功能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供给档次和供给质量,实现农业高质高效高值,让未来农业成为也能让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富农业。
3、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大国小农是中国基本国情,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符合大国小农基本国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就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就是要适应新时代新趋势构建起以规模化、集约化家庭农场、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合作经营服务体系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系,积极探索把中国小农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新路子。
4、加速构建贸工农一体化新型流通体系。
产加销全产业链、数智化赋能、物联化与合作化相融合,新型农产品贸易流通体系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农业不可或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成为农业高质高效高值极为重要的增值渠道,成为全面提升未来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极为重要的创新举措。
(二)按照共富美丽要求建设新时代未来富丽乡村
1、新时代未来乡村就是要实现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向共富美丽的富丽乡村的迭代升级。
未来富丽乡村既是农民美丽生活的幸福家园,也是市民休闲养生的生态乐园,又是留得住乡愁的文化故园。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家园,还是发展美丽经济的产业新园和数字赋能的智慧e园。
2、新时代未来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探索。
浙江率先探索出了“五化”协同新模式:
——引领乡村集体组织组团化发展
——引领乡村经济运营品牌化经营
——引领乡村产业业态绿色化升级
——引领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赋能
——引领乡村人才队伍雁阵化培育
浙江未来乡村建设和运营形成了组团式发展、片区化打造、条带型布局的发展新态势,呈现出“发展共谋、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市场共营、服务共推”新格局,为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3、建设未来富丽乡村的新思路。
产业兴旺的特色乡村、睦邻友爱的和谐乡村、美丽宜居的花园乡村、生态乐活的健康乡村、文化深厚的人文乡村、四治合一的善治乡村、智慧赋能的数字乡村、服务完善的无忧乡村、包容大气的开放乡村、共创共富的共富乡村
4、建设未来富丽乡村的新举措。
总的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指引。以五条新路子走出共创共富共享的未来共富乡村新路子:
一是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两创”之路;二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之路;三是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走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两融”之路;四是以开放发展理念为引领,走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互促的“两开”之路;五是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走共享共富、先富带后富的“两富”之路。
(三)按照物质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的要求培育未来新型农民
1、新时代未来新型农民的培育目标。
新时代未来新型农民不是原来户籍意义上的农业人口的总称,而是以分工分业为基础的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化农村劳动者的总称谓,是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五类新型农民,即专业化、职业化从事现代农业的新农人,从事农村非农产业的新农匠,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直播的新农商,从事乡村管理和经营的新头雁和从事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推广与人才培育相关的新导师。
2、新时代未来新型农民的功能定位。
新时代未来新型农民要有三农情怀,有工匠精神,有创新能力、有社会责任的新型劳动者和经营者。新型农民是农耕文明农耕文化的传承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生态文明的积极建设者,也是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创造者。
3、新时代未来新型农民培育途径。
总的要按照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农民有劲的思路来培育未来新型农民。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工分业化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化,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一代的新农人、新匠人、新商人和新头雁,政府则要在教育培训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让所有农村劳动者都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广大农民群众也要自觉努力增强自己创业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是浙江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争当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给“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装上新引擎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深化城乡融合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创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对应的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关系,是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让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转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必然要求。
(一)以更开放的理念构建与现代未来农业相适应的农业新质生产关系
1、与时俱进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按照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配套的新质生产关系的新理念来构建新型农业双层经营。即一方面要促进家庭经营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农场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让家庭农场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要按照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规定,努力完善提升统一农事服务体系,即深化当年习近平倡导的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联合为农服务体系的改革,在乡镇一级完善三位一体农合联服务组织和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在村一级要尽快让农村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把已经支离破碎的农村合作经济体系重新优化组合起来。
2、与时俱进打造开放型新质农业产业链。
在新科技革新产业革命引领下,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生物化和多功能化生产经营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主方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桑蚕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将率先走上农业工业化工厂化数字化生产轨道,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作物和食用菌生产经营上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农旅文结合的观光农业将成为新发展方向。
3、与时俱进培育未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农人。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从全社会和城乡融合的视角来培育未来农业经营主体,应该由爱农业、懂经营、有资本的农业企业家型人才来从事未来农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新农人。
(二)、以更开放的理念构建与未来富丽乡村发展相对应的农村新质生产关系
1、对未来乡村的新定位。
未来乡村应该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要求的现代乡村。要用城乡融合发展和经营乡村新理念来建设运营美好乡村。这样的未来乡村既是农民在村庄里就能过上现代化生活的幸福家园,也是让市民来休闲旅游度假养生的生态乐园,也应该是留得住乡愁的文化故园,人与人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数字化的智慧e圆。
2、更开放理念的理念来经营运行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的村民是开放的概念,包括原乡人(原村民),归乡人,新乡人(新村民)和旅乡人(旅游度假人,云村民),大家在未来乡村大世界里快乐生活,工作和养生。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和村供销合作社,聘请乡村CEO来经营运行未来乡村。
3、要以未来村民的新定义创建村民自治新模式。
要从更加开放的未来村民的定义来构建村民自治的未来乡村治理新模式,未来村民应该包括原村民,新村民的大群体,要按照村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合一”善治的新模式建立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未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新模式。
(三)、深化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1、实施县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
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城乡融合新社区,引导更多农民到县城安居乐业,加快进城农民市民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2、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人才、科技、消费“上山入乡”。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优化组合,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让新型服务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民营企业到乡村发挥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主力军作用。
3、鼓励年轻人进村入乡,开展”经营乡村“活动。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考察中,又把“千万工程”作为考察的第一站,到义乌市的李祖村考察调研。总书记在调研时强调: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就的一个缩影,要再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离开村子时他对大家说,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总书记告诉我们乡村振兴就是要鼓励年轻人到乡村去。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型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双向互动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乡村功能再拓展、乡村形象再塑造、乡村资源再开发、乡村产业再培育、乡村优势再创造的要求,鼓励年轻人到乡村从事乡村运营和经营村庄活动。就是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品牌经济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城市人才、资本、科技、消费“上山入乡”与乡村资源要素进行有效的对接,促进城乡经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积极引导城乡青年作为新农人、农创客、乡村CEO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去建功立业,去争当发展农业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在家门创业就业探索强村富民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