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山南路公共艺术验收会议的召开
日期:2014-01-15
2014年1月14日上午,为落实关于中山南路公共艺术工程的验收,由原杭州市副市长马时雍,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杭州市政协委员王炜民,艺术评论家、独立美术策划人马钦忠,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秀勤,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班陵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杨建平组成专家组,并评出马钦忠为专家组组长,召开验收评审会议。会议由吴山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部长徐一东主持召开。
首先,中国美术学院代表岳海介绍了中山南路公共雕塑创作和制作的相关情况。随后,专家组一行前往中山南路对《梦回水城门》、《宋坊》、《御街新韵》、《太庙祭祀》、《东坡与美食》五组雕塑进行实地勘察,并召开总结会议。专家组对中山南路雕塑给予充分认可,认为雕塑总体上体现了杭州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并较好地与周边环境融合,在街道改造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公共艺术的形式将南宋文化展现得尤为突出。最后,专家对五组公共艺术雕塑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1、增加游客与雕塑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整个雕塑群的氛围具有很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其中应适当增加游客与雕塑之间的互动性,唤起人们对宋代的时代记忆。
2、注明每组雕塑作者并增加作品介绍标示牌。在显著位置注明每件雕塑创作作者,一方面是对作者本身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其在今后创作水平的提高方面有很大鞭策。记事性的雕塑要有内容说明,方便游客了解雕塑含义,以免发生误解。
3、加强雕塑的后期维护。希望政府部门与美院之间继续鼎立合作,来更好地保护雕塑,使艺术走出美术馆,通过以雕塑艺术的形式叙述历史,真正地普及于大众,发扬艺术品的光彩。
4、通过绿化等手段使雕塑与周边环境更加融合。如水城门附近的绿化环境需要有关管理部门进行适当改造。
专家组听取了关于中山南路公共艺术的工作汇报,认为该项目符合建设验收标准,对中山南路公共艺术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认可,且一致认为中山南路是继中山中路之后又一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的经典案例。同时,专家组希望中国美术学院能够将近年来在杭州所做的公共艺术作一个整体回顾和总结,促使公共艺术在杭州乃至全国更快、更稳地发展。
策划艺术中心 王宗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