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视觉形象一体化浅谈一
日期:2012-07-17
这里的“城市空间视觉形象”,主要是指从常人在街道观看的视角所感受到的城市空间的形象。它是由多个层次和多组要素构成。首先是两侧垂直而立的建筑群和中间向远处延伸的马路,绿化穿插期间,进一步细分,可见立于街面的建筑立面上分建筑形象的部分和下分商用区域,商业空间取决于道路的宽窄和建筑物体量的大小;道路也因具体情况可分为不同宽窄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汽车道。道路与两侧的建筑物构成城市空间中最基本的要件。其次是路灯、各色标识指示系统、城市家具以及商业店招广告等杂项,随着都市生活的日益丰富,各类相应功能的设施便会不断地增添。这些设施或由其主管部门增设,或由某集体机构添设,于是,在城市空间中各类这样的设施各自为政地汇聚起来,再加上日益发达起来的经济意识,商业广告无孔不入,花花绿绿、林林总总地充斥在我们城市空间中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越来越庞杂。如此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品质是可想而知的。这便是时下我国乃至发展中国家城市空间中所呈现的基本状况。美学,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就像听到哲学一样,认为是学者们的事情。殊不知美学中最基本的命题就有审美与审美能力的问题,而审美能力原本就是文明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由于温饱问题长期困扰着政府和国民,美育实际上已沦为一种时隐时现的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民众的审美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培养与教化,因此,对形象的品评能力相当薄弱。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发挥。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实。
形象,是事物品质、品位乃至美学品味的体现。在以品牌作为竞争力载体的时代,对形象的塑造是被提高到战略高度的。城市间的营销与竞争,城市空间形象就是最主要的载体。美学无疑是指导这个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这个形象与以往的所谓的“形象工程”无关。2009年,我们再宋院的指导下,对杭州进行了长达1年的城市形象美学的编制。因此建立了对城市美学思考的基石。
杭州,真是一块福地。不仅有江南的秀丽和富饶,更可贵的是有近2300年的建城史,这里有丰厚的地域文化积淀,还有文化自觉的杭州人。这种文化中富含美学精神,这种精神能催醒人们审美意识和原创意识。当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规模震惊世界,同时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挑战的时候,杭州城市却能在这种文化的作用下不断突破重围,探索出破解杭州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的方法,提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目标,并取得世人公认的成就。这个“生活品质之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城市空间形象的塑造,便是一个重要的内涵。
杭州城市空间视觉形象品质如何,取决于城市空间中整体与局部直至细节的品质。这一品质不但彰显着杭州市民的品味和更显示着城市吸引力,在无形中的增强着城市的竞争力。它让市民具有幸福感,增添自信心;它让来访者心怀羡慕感,具有向往心;它让城市伴随着品质提升,其美誉度和向往度不断地向上攀升。近年来的杭州城市优化发展正在向世人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城市的品相是可以提升城市方方面面的GDP指数。杭州城市营造的方式,取决于城市决策者独具的城市美学意识和对城市空间形象品质品评的慧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市委王国平书记给中国美术学院出了一道又一道“考题”,要求从城市美学的高度来破解在城市展开的一系列综合保护有机更新工程中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品质的难题。面对复杂的城市难题,中国美术学院专门组织了由平面设计、综合设计和工业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课题组来应对杭州城市美学实践的考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王书记评审不仅以国际发达城市水平为标准,而且,还提出发达国家城市尚未实现的新理想:“多杆合一”、“两亭整合”、“用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广告平台”……“最终实现无视觉污染的城市”。因此,难度和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个对涉及到近二十个部门和单位共营的城市空间形象塑造的“考题”,它不仅有各个不同专业功能上的特性,还遭遇到许多习惯做法和潜在的部门利益平衡的难题。
城市形象建设的推进需要上下两个积极性,不能只是政府和某部门的事情,要把形象建设办成“全民工程”,使城市市民人人关心了解,个个出力献策,广泛参与和支持。一是在进行城市形象设计时,提出方案交与公众讨论,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使市民了解城市形象建设的目标和蓝图、文化底蕴和深远意义,树立形象意识和城市意识,增加责任心、自豪感和自觉性。二是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城市形象建设宣传日”或“宣传周”活动,深入宣传城市形象建设的制度法规,阶段性的目标任务,阶段性的成就、问题和对策,以及国内外城市形象建设的成就、经验和教训,深入开展“做文明市民”和“弘扬城市精神”的素质教育,形成人人“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城市风貌景观的评优活动。让市民评议建筑、雕塑、广场、园林、街景等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环境价值,通过群众及社会的“反馈”作用,重奖优秀作品,批评粗制滥造,强化全民共创城市风貌特色的
应该说我们的课题组还是幸运的,在杭州市城市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与城市空间形象相关单位的领导觉悟是很高的,课题组所到之处都能够得到了有关部门专家悉心的指导和积极的配合,通过城市原有的视觉形式来源分析了城市要素,并将城市的这些独特要素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并进一步转化为城市形象系统,从而构建了城市形象外在直观的表现形式。进而以城市视觉形象为载体,从城市形象的突出个性、市场导向、公众认可、现实可行方面阐述了城市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建构原则。
城市美学研究中心 郑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