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民宿 共富实践
□ 余伟忠
山乘汐野民宿,位于嵊泗县菜园镇金平村,拥有12个房间,由几位回乡青年共同创办,以象牙白建筑+蓝色海湾,以高品质酒店用品+温馨居家服务,以十万粉丝自媒体+主打青春活力,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并荣获“白金宿”奖。美丽的大海、美味的海鲜、美好的渔村,充分诠释美丽海岛—美丽经济—共同富裕的地方创生嵊泗实践。嵊泗县,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由404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16个,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海洋文化和海岛民俗在这里风情交融,形成了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科教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嵊泗县还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嵊泗县紧紧围绕“美丽嵊泗、美好嵊泗”建设目标,以“打造海岛民宿嵊泗样板”省级试点为契机,把发展海岛民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创设发展环境、规范行业管理、完善配套服务,成为渔农民转产转业的有效途径、渔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增长极,以及县域美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因势利导,民宿作为主导产业。嵊泗坚持以成为“民宿旅游目的地、岛居生活典范地”的建设目标,构建起“一心四岛、多点多态”的发展格局,营造遍布全域的“小而美”的度假民宿;坚持生态立县首位战略,按照“一村一品、连线成片”的发展思路,推动民宿产业与特色村落、景区村庄建设共同发展。加快推进民宿集聚村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完善、特色街区打造、节点景观提升,全面优化村庄环境品质,实现民宿“一处美”撬动村庄“一片美”。由望境创意为代表的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共同参与策划、规划、设计、打造以色彩为特色的东海五渔村沿海景观带线等5条美丽风景线,同时设计团队参与了花鸟岛、枸杞岛的景观、色彩和公共艺术创作,为民宿发展串联起“处处皆景、美美与共”全域景区化环境。嵊泗县五龙乡边礁岙为浙江省“千万工程”现场会主要参观地之一,由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教授带领色彩团队和当地政府历时两年共同营造的色彩渔村。此外,围绕共富任务目标,还要推进环境整治、完善公共设施、打造特色街区、实施提低行动、推进聚落建设等措施来提升整体品质。同时,还建立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来鼓励该地区的民宿发展,如引进金融信贷扶持,编制年度任务清单等等。通过这些行动,使得民宿成为该地区的核心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目标。
科学发展,推进资源转化升级。首先是深化数字化改革,在行业监管、民宿运营和一站式服务等方面,发展了“离岛e宿”全生命周期平台、“嵊泗想念”码上游等应用场景,并将其上架浙里办,完成了终端一体机在全县511家民宿中的安装,并逐步推广应用。这一举措得到认可,"离岛e宿"入选全省数字文化系统第三批优秀应用。其次是盘活闲置资产,在海岛“沉睡”资源方面,实践了收储、租赁、出让等方式,唤醒渔村闲置房产,以促进乡村旅游开发。当前已有大量闲置农房被成功盘活,全县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形成“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的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民宿发展生动景象。最后是创新平台运营管理机制,以花鸟乡为先行,出台《花鸟岛定制旅游民宿纳管标准》、《花鸟旅游示范岛民宿等级划定标准》,并采用“一个规划设计、一套规则管理、一个平台营运”的“花鸟模式”,严格把控资源要素配置,实施分级分类纳规管理。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本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多元赋能,增强主体打响品牌。推动“民宿+”多元发展。整合各类资源,结合海岛特色和休闲业态,积极推动民宿+时尚咖吧、特色餐饮、渔货电商、文化创意、休闲运动、亲子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扩大民宿经营内涵,提升民宿经济附加值。如离岛民宿联盟创建“仟宿集”电商品牌,开发民宿+海鲜、民宿+文创等多元业态。随着民宿产品推陈出新,经营主体也发生结构改变,“宿二代+宿一代”、“农户+租户”、“农户+企业”成为主要经营模式。青年创业者们充分认识到品质的重要、品牌的力量、传播的影响,强化公共品牌建设,立足消费市场主体,策划开展“Living嵊泗”系列活动,举办民宿设计大赛,发布民宿形象片,编印民宿新专刊,开设携程星球号,举办品牌推介会,构建政府、民宿、自媒体、OTA平台等共同参与的品牌宣传体系。对应民宿发展需求,加强与高等院校协作,组织开展民宿经营服务、特色餐饮开发、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民宿系列培训,引导开发伴手礼,举办分享交流会,培训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民宿队伍。
共创共享,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当地政府倡导“民宿姓民、民宿重情”的理念,积极发挥产业帮扶带动作用。嵊山镇打造“共富工坊”平台,联合15家民宿形成“互助式”共富联盟,在满咀头建设“共富民宿集群”,助力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截至目前,全镇民宿为当地群众提供173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达5500元。在全县共有1026家民宿经营户和19378张床位数中,相关从业者达到了6000余人。规范经营上,全县民宿“一照三证”的持证率达到97.7%,位列全省前茅;服务质量上,拥有40家省级金银宿和67家最美民宿,也位居全市前列,此外,全县主题民宿级精品美宿占比达35%以上。积极培育离岛民宿公共品牌,着力发展多元化民宿产品,“一岛一韵”的民宿特色化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嵊泗运用新平台强化民宿党建,组建民宿行业党建联盟,整合123名党员民宿业主力量,设立乡镇子联盟7个,全面实施民宿党建“四联促四力”。
未来可期,两进两回激发活力。嵊泗县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顶层设计,以量大面广的普通渔宿升级改造为基础,以主题民宿、精品美宿、民宿综合体三种模式为方向,以民宿聚落为集成,构建民宿发展新三元架构;进一步加快普通渔宿提质升级,借助旅游院校、专业团队等平台资源,选择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普通渔宿,加强支持和指导力度,一户一策,明确民宿迭代路径;通过产品设计、硬件改造、设施更新、服务提升、业态拓展、合作经营等方式,引导普通渔宿提质升级,加大等级民宿产品供给;结合海洋海岛特色和时尚休闲业态,进一步探索“民宿+”发展模式,有效延伸民宿产业链,扩大民宿增收渠道。以《嵊泗县乡村文旅运营导则》为指引,集合各方资源广开渠道,加强民宿项目整体包装策划,出台乡村运营招引政策,加大专业运营团队的招引力度,实施“两进两回”,切实推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运营机构合作,积极引导数智企业、社会资本、行业协会参与乡村运营。
嵊泗县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得益于嵊泗县政府深刻认识实践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嵊泗县牢牢把握“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结合海岛实际,积极探索民宿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盘活渔村闲置房屋,找准共富跑道,促进海岛要素资源的高效转化,促进蓝色海洋经济和特色美丽海岛提质增效,推动海岛文化繁荣兴盛、海岛旅游蓬勃发展,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可能。嵊泗县以美丽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古老的文化为基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它们的魅力。市场经济的推动加速了当地民众从传统收入方式向多元化的收入方式转变,有效地缓解了贫困问题,并加强了社区组织能力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在这些共同努力下,村庄整洁有序,环境干净舒适,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最终实现“渔业强、渔村美、渔民富”。
本文刊登于《中国改革报》2023年6月9日第七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