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新村是曾经杭州城北工业区产业工人聚集地,在纷繁复杂的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中,和睦街道实践总结出老旧版未来社区创建秘诀:一个中心:党建统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两大品牌: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伢儿,做好“一老一小”。三感兼具: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四维价值:健康、安全、便利、快乐。五养同修:休养、健养、乐养、康养、膳养。六和文化:家庭和顺、邻里和睦、环境和美、民风和畅、百姓和合、社会和谐。七优享: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住有宜居、老有康养、病有良医、弱有众扶。八应用:银龄跨越数字鸿沟:适老化小程序 + 一键呼叫;互助式养老机制:时间银行 + 阳光积分;空间治理模型:三维建模 + 物联感知;独居老人安居守护:智能守护 + 贴心服务;智慧停车系统:停车诱导 + 车位腾挪;健康运动方式:智慧医疗 + 趣味健身;绿色环境监测:智慧环保 + 生活美好;安全秩序监护:智能监测 + 快速处置。九件事:医、养、护、吃、住、行、文、教、娱。和睦新村不断迭代升级未来社区,荣获老旧小区改造全国示范样板、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国计生协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等国家级荣誉,成为各方协同、共同营造幸福邻里坊的“和睦方式”。
对于许多老旧小区来说,加装电梯是一项复杂且耗资巨大的工程。在和睦社区,这项工程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加装电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电梯的购买、安装、维护等费用。而和睦社区的居民多为老年人或低收入家庭,他们很难承担这部分费用。由于社区建筑年代久远,很多楼房的结构并不适合直接加装电梯。这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评估和改造设计,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成本。尽管加装电梯对大多数居民来说是好事,但仍有部分居民对此持反对意见。紧靠加装电梯井的住房居民担心电梯会影响房屋的采光和通风,底层的居民担心电梯的噪声会影响生活甚至影响房价。除了加装电梯,和睦社区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改造。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遭遇了居民的不理解和抵触。一些居民认为,社区虽然老旧,但生活功能尚可,没有必要进行持续的改造。他们担心改造会破坏社区原有的生活氛围和人际关系。部分居民对改造后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新设施、新环境无法适应他们的生活习惯,担心改造后的社区会变得商业化、失去原有的特色。在改造过程中,施工噪声、安全问题、小区泊车、道路封闭等不可避免地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较长时期的干扰。除此之外,完善社区功能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包括医疗、养护、托育、娱乐、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完善这些配套设施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如何平衡各种需求,以满足所有居民的需要,也是一项挑战。在和睦街道有力指导、靠前指挥 , 和睦社区干部发动群众、创新方法、持续发力下,直面诸多困难,专班人员和加梯帮帮团克难攻坚,通过更新效果展示、举办居民大会等方式,多方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改造的过程中来,让大家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从而获得居民理解支持,同心协力,加梯破题。根据2023 年初的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共改造16.7万个老旧小区,而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近10万部,平均每个小区加装电梯不足1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23 年底,和睦新村已成功加装电梯70台,落地台数占可加装电梯楼道数的58.3%,在全国加装电梯社区更新中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
以加装电梯为突破,居民由抵触、观望转变为支持、赞赏。和睦社区以其渐进式的改造方式,“小步快跑”的改造策略,不仅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更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和睦社区的改造思路非常清晰。他们没有选择大刀阔斧地改建,而是采用了渐进式的方式,逐步对社区进行微改造。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既能保证改造效果,又不会给居民带来太大的生活干扰。每一步的改造都经过精心策划和实施,确保了改造的质量和效果。和睦社区进行了全面升级和功能完善。设施完善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无论是年轻人、儿童还是老年人,都能在社区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服务升级注重了便捷与高效的结合,这种全面而细致的考虑,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怀。和睦社区聚焦党建引领,凝聚干群力量,因地制宜、提质升级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到了一条老旧小区改造迭代未来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致力于实现老旧小区既要“好看”又要“好住”的终极目标。
随着城市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和睦社区也迎来了它的靓丽蜕变。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团队以艺术赋能的方式,将原本的老旧小区设计营造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艺术空间。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提出“场所精神”的概念,是指通过一个特定的空间,使得以往的生活经验、城市记忆被唤醒、展示、传承。它不仅仅是构筑物,同时包含了更广阔的物理空间,包含环境和氛围的营造,通过这一独特“场所”,能够使在地居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设计团队利用更新“四件套”、建筑色彩、庭院小品等元素,将原本单调的公共空间变得丰富多彩。他们还注重景观的实用性和互动性,让居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参与到景观的创造和体验中来。景观的升级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整体环境品质,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休闲场所。设计团队在结合由社区热心居民搭建养护的铁树群落和锦鲤池塘等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在社区内布置了许多造型别致、寓意深远的艺术小品。这些小品不仅与社区环境相得益彰,还为居民带来了家园的温馨和互动的乐趣。
为了让艺术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和睦社区还定期举办各类艺术活动,让居民有机会亲身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感受艺术的乐趣和魅力。同时,这些活动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做法,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这些活动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和睦社区也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数字赋能,为居民链接了一种更加便捷、智能的未来生活。和睦新村是第三批省级“未来社区”创建点,以“老幼常宜、阳光和睦”为主题,力求通过“物理改造 + 数字赋能”的方式,推进“空间再利用、景观再提升、场景再应用”,打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的社区生态。在数字赋能下,和睦社区实现了数据化治理。社区通过收集和分析居民的行为数据、需求数据等,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如“阳光老人家”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安全监护、居家养老,“阳光小伢儿”智慧教育、亲子课堂、幼儿监控、共享书房等。这种深入人心的服务升级,让居民们对社区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数字平台的搭建,将社区的各项服务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居民只需轻点手指,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
和睦新区渐进改造、有机更新、数字赋能、链接未来的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在社区有机更新过程中,硬件设施的建设虽然可以通过投入资金来解决,但软件服务却需要干部的付出和群众的参与。他们勤于工作、更善于工作,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时刻将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还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动员,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改造中来,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只有与群众产生互动,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信任。和睦社区正是通过殚精竭虑、务实办事,让群众相信政府、相信干部的能力和决心。
未来社区的可持续运营中,面临着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的挑战。一味依赖数字化无法取代贴心服务和真情关怀。尤其是在老年人口占比高的情况下,他们的数字化适应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积累。另外,和睦社区也面临着规模发展后劲不足、融合治理路径多元化等挑战。只有通过不遗余力地推进自治和智治,才能够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数字红利,综合考虑技术和人性化服务的平衡,提供高效温情的服务。从一个个居民有感的“小确幸”中,找准精神富有过程中的问题与需求,成为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的重要突破口。
和睦街道遵循住建部倡导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率先于浙江各地建成“旧改版未来社区”的示范,成为大民生示范的浙江担当、高质量共富的社区表率。和睦社区围绕着未来社区建设“一心三化九场景”融合创新,形成幸福邻里坊的生活方式:活化宋韵文化 × 更新场所肌理 × 美好生活,共同创建以“幸福”为标尺,以“邻里”为主体,以“坊巷”为空间,以“生活”为核心,以“服务”为主线,以“共富”为目标,深受群众欢迎认同的共建共享生活共同体。和睦街道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率先于浙江各地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方面做成和睦示范,形成幸福邻里坊的精神世界:社会美育中心 + 精神共富学院 + 党群服务中心,共同推进普惠、品质、人文、生态的社会美育、先进文化、社会治理、时代风尚、公共服务等精神富裕领域的全面建设,使得人民群众增强更多归属感和幸福感,成为社区成员荣辱与共、心心相印的精神共同体。